在國家政策的推動和市場超樂觀預期的雙輪驅動下,2016年,國內動力電池領域投資熱情空前高漲,整個行業呈現出密集擴產態勢。然而,“中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蹦壳耙驯粯I內人士越來越多地提及,這讓動力電池品質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爭高地,也讓“智能制造”成為動力電池企業提升產品品質的必然選擇。
受益于下游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對高端電池產品的需求放量,我國鋰電設備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國產化趨勢日益明顯。專注于“動力電池智能生產線整線得到方案”的深圳贏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贏合科技),搶抓機遇,在鋰電池智能制造領域占到了行業領先地位,同時又以“智造”推動“質造”,為電池企業實現產業高端發展提供“敲門磚?!?/span>
硬件+軟件:合力打造“鋰電池智能生產線得到方案”
贏合科技成立于2006年,專為新能源領域提供包括硬件智能設備和軟件MES系統在內的整套智能化鋰電生產裝備,為客戶打造動力電池智慧工廠,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能提供動力電池智能生產線整線得到方案的企業。
電池的生產環節包括“投料、合漿、極片成型、制片/卷繞自動組裝、注液封裝、成品檢測、智能物流”等多道流程,每道流程的品質都會影響到動力電池的最終性能,這也就要求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在相關環節的生產設備,能夠嚴格把控品質,提高每個環節的良品率。
目前,贏合科技的鋰電裝備產品已覆蓋了整個動力電池生產環節,整線產品從前道的自動制漿系統、涂布機系列、輥壓機系列、分切機系列、制片機系列、卷繞機系列、模切機系列、疊片機系列、組裝自動線,到后道的注液機系列、化成機系列、動力電池生產線等均有涉及,為動力電池制造企業定制生產高精度、高穩定性的智能化生產設備。
此外,贏合科技還將產品線延伸到軟件控制MES系統方面。據了解,MES系統即制造執行管理系統,它是動力電池智能生產線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是設備與人工的橋梁。從電芯上料到最終模組下料,每一道工序的參數、數據及其它下料信息等,都可以通過MES系統快速查詢并及時分析處理,真正做到過程可控、產能高效。利用預留的MES系統工業通訊接口,用戶不僅能實現遠程監控管理,還可以與企業ERP有效對接,真正實現智能化、信息化生產。通過MES系統,贏合科技為智能制造生產線提供了可靠的參數支持,幫助電池生產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構建兩大研發中心 深入研發把控細節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贏合科技共實現營業收入8.5億元,同比增長132.9%;2017年1季報,贏合科技共實現凈利潤0.38億元,同比增長75.98%。而這種大幅度的利潤增長背后,是公司持續推行的“產品為王”經營策略,以及持續在研發領域加大投入,以技術創新驅動市場。
據了解,目前贏合科技的研發人員占到員工總數的40%以上,公司每年投入到研發領域的金額也高達年銷售額的6%-8%。同時,公司還在深圳、日本東京成立了研究院,通過積極吸收和培養技術人才,組成強大的研發團隊,并結合中國鋰電池行業的實際情況,創新性的開發出多項具有獨立知識產權、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新能源電池自動化設備生產工藝技術,形成了可與產業化對接的新技術體系,并為客戶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中,日本東京研究院在引進日本業內人士和專家進行技術研發的基礎上,還培養了一些國內優秀人才到日本一起做研發,利用日本技術進行設計升級改造,目前,這些技術成果也已在動力電池焊接、裝配等生產設備上得到應用。
在研究院的合力推動下,目前贏合科技已擁有384項自主知識產權(其中發明專利71項),完成研發項目100多項,并多次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工作。其中,贏合科技自主研發的“鋰電池卷繞與制片一體化設備”,填補了國內制片與卷繞一體化裝備的技術空白,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鑒定為“國內首創,填補國內空白”。2016年9月,由贏合科技日本東京研究院自主研發的鎳氫動力電池生產線成功下線,并已交由客戶進入試運行階段。
當前,自主研發和創新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國內第一家能夠實現整線交付的動力電池設備企業,贏合科技憑借多年的技術沉淀,已在智能制造領域打造出了一番天地。通過在科研領域不斷深入,贏合科技在電池“智造”產線領域的優勢也在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