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如此賣力“吆喝”激光雷達,不過是找到了下一把能快速“割韭菜”的刀,可不減反升的市場熱度,似乎又在對這樣的判斷進行正面反擊?!?022年將是激光雷達大規模上車的元年”,在這一刻能成為行業共識,更是在源頭為激光雷達正名。
的確,新能源產業發展至今,太多出乎意料之事層出不窮。多年前,誰都沒能料到寧德時代能成為當下的“寧王”。而今,激光雷達行業的快速成長,究竟會在未來催生出怎樣的巨頭,又該如何估計?
無論是沙龍喊出“你有幾顆激光雷達?4顆以下,請別說話”,還是“蔚小理”都開始將其視為實現自動駕駛的標配。都可以預見,當Luminar開始在圖達通、速騰聚創、禾賽科技的圍堵下面露難色,這些發軔于中國的激光雷達供應商,很有可能乘勢而起。
在這一過程中,行業發展出現浮躁是必然的,有車企借激光雷達炒作也不可避免,但是,隨著智能化和電動化越綁越深,很難再說,搭載激光雷達只是硬件冗余的一種體現。
2020年NIO Day上,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為外界帶來了標配量產激光雷達的全新車型ET7。
盡管自此之后,小鵬推行的城市NGP功能開始落地,小馬智行、百度Apollo等相關科技公司都紛紛加大對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但鑒于以激光雷達為核心構建的自動駕駛系統成本居高不下,彼時的ET7,僅像是在為開啟“激光雷達上車”元年做著鋪墊。
加之,特斯拉一邊借更新視覺駕駛輔助系統FSD Beta,進一步完善自己的高等級自動駕駛,作為創始人的埃隆·馬斯克,也從未對激光雷達的應用給過好臉色,這一產業的發展前景實難被把握。
直到年末的廣州車展,隨著中國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進入深度內卷,阿維塔011、沙龍機甲龍、埃安LX Plus和小鵬G9、威馬M7、智己L7火力對線,在將激光雷達作為新戰爭buff的同時,也愈發表現出對該技術路徑加以深造的態勢。
一來,在激光雷達從機械式構型轉入半固態/固態的技術路線之初,受制于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的雙重誘因,業內就有了將之視為能媲美、甚至超越特斯拉駕駛輔助系統的關鍵所在。
而從流轉于網絡上技術原理的解讀中,激光雷達相比普通毫米波雷達較優的產品特性,開始伴隨車企近乎瘋狂的宣傳被放大,也導致,在“誰能搶占激光雷達上車的風口,誰就能完成市場原始積累”的問題上,中國車企接下來的行動都將出奇一致。
借“智能化”之名彎道超車,看似將自此加速。只不過,面朝整個汽車市場,姑且不談,消費者對于激光雷達的感知和了解究竟有多少,僅從使用習慣、道路適應性和法規邊界等因素去考慮,激光雷達大規模上車的原因,真的是建立在市場需求之上嗎?
作為國內近年來突然爆紅的激光雷達供應商,Innovusion(圖達通)拋出了一個觀點。其副總裁梁鴻燚說,“在推進智能化的過程中,中國車企通過搭載激光雷達的方式進行升維,才能夠更好地和特斯拉競爭?!?
通俗理解就是,在純視覺感知路線上完全不占優勢的前提下,盡快令激光雷達大規模量產裝車,可以令中國車企在引領電動化之際,從另一個角度將智能化發展置于多數海外車企之前。只是和消費者的需求是否迫切,關系不大。
所以,到了新一屆的NIO Day上,不管新車型ET5一經發布,是出于何種原因致使現場沸騰,蔚來借“智能化”所打造的人設,都在無形中左右著所有人的想法。其中,ET5同樣提供的激光雷達存在的意義,可謂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