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動力電池巨頭密集前往歐洲建廠,也帶動了一批上游材料企業跟隨布局。
外媒報道稱,韓國樂天鋁業宣布將投資11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4億元)在匈牙利建設一座電池材料工廠,生產電池鋁箔極片。
據悉,樂天鋁業匈牙利工廠預計于2020年4月開工,2021上半年投產,年產能1.8萬噸,主要供應歐洲的電池企業。
樂天鋁業在歐洲建立電池鋁箔工廠的背后,是歐洲電氣化進程正在加速,吸引包括三星SDI、LG化學、SKI、寧德時代、GS湯淺等中日韓電池企業前往歐洲建廠擴產。
三星SDI計劃在2030年之前在匈牙利投資12萬億韓元(約9.94億美元),將其月產能逐漸提升到1800萬個電芯;
SKI計劃擴建其匈牙利電池工廠,并在該生產其811體系的第三代電池;
GS湯淺投資2900萬歐元在匈牙利米什科爾茨建造的第一家歐洲電池工廠于去年10月竣工投產等。
面對亞洲電池企業的步步緊逼,歐洲也展開了反擊,斥巨頭投建本土電池工廠,實現擺脫對亞洲電池制造商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日韓電池企業和歐洲本土企業都計劃在歐洲建設大型電池工廠,但上述企業都面臨著上游原材料供應配套缺失的難題。
這意味著一旦上述企業的電池工廠開始投產,有可能面臨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威脅而導致電池產能不足,或將無法保障主機廠的電池供應穩定。
外媒報道稱,由于LG化學當前動力電池供應出現短缺,包括捷豹、奧迪、奔馳、現代等多家主機廠被迫停產或削減其電動車產量目標。
如果LG化學的電池產能瓶頸無法突破,大眾、沃爾沃等其它主機廠或也將遭遇電池供應不足的威脅。
對此,三星SDI、LG化學和SKI等電池企業一方面大幅擴充產能,另一方面與材料供應商簽署長期采購協議保障原料供應穩定,且主要供應歐洲電池工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材料供應商也主要集中在亞洲,其生產工廠也遠離歐洲。在此情況之下,跟隨電池企業前往歐洲建廠提供就近配套服務也成為了材料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當前,包括新宙邦(300037)、天賜材料(002709)、石大勝華(603026)、江蘇國泰(002091)、先導智能(300450)和杭可科技(688006)等中國鋰電企業都已經宣布將在歐洲建廠,以響應歐洲客戶的需求。
隨著歐洲以及北美電動汽車市場的興起,預計會有越來越多電池企業在海外建廠,將會帶動一批材料和設備企業跟隨布局。